明清之际余怀所著《板桥杂记》配资公司资讯门户网站,重点记述了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顾媚等三十多位江南名妓的经历,勾勒出以诗酒风流为特征的秦淮文化的全貌与变迁。以追述狭邪艳冶来寄托故国之思、兴亡之叹,写人叙事皆经精心剪裁,掌故诗文信手拈来,与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代表着清初小品文创作的新趋势与最高成就,且有较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是《板桥杂记》的全注全译本,以《昭代丛书》本为底本,注释简明扼要,译文达意晓畅。
前言
自序
雅 游
1. 仙都乐国
2. 旧院
3. 妓家称呼
4. 教坊司
5. 妓家门户
6. 长板桥
7. 秦淮灯船
8. 教坊梨园
9. 王者之香
10. 时世妆
11. 曲中女郎
12. 贡院
13. 曲中市肆
14. 南曲谈资
丽 品
1. 六朝金粉
2. 尹春
3. 尹文
4. 李十娘
5. 媚姐
6. 葛嫩
7. 李大娘
8. 顾媚
9. 董白
10. 卞赛
11. 卞敏
12. 范珏
13. 顿文
14. 沙才
15. 马娇
16. 小马嫩
17. 顾喜
18. 朱小大
19. 王小大
20. 张元
21. 刘元
22. 崔科
23. 董年
24. 李香
珠市名妓附见
1. 珠市
2. 王月
3. 王节
4. 寇湄
轶事
1. 传芳垂戒
2. 萧伯梁
3. 楼船
4. 曲中狎客
5. 张卯
6. 张魁
7. 眉楼之盟
8. 徐青君
9. 同人社集
10. 妙绝扮相
11. 邹公履
12. 柳敬亭
13. 姜如须
14. 陈则梁
15. 忆江南
16. 串戏
17. 李三娘
18. 一觉扬州
19. 李贞丽
20. 曲中之变
附题谢时臣盒子会图
后跋
附录
1. 宋惠湘
2. 燕顺
3. 赵雪华诗
《板桥杂记》一书采取笔记体,分雅游、丽品、轶事三个部分,以丽品为主体,书写秦淮名妓的奇人奇事;雅游重在背景铺陈,介绍南曲旧院的历史变迁;轶事作为补充,追叙在此冶游的清客文人。
三个部分各自独立,但又彼此关联,组成一个看似松散、实则缜密的艺术整体。全书点面结合,勾勒出以诗酒风流为特征的秦淮青楼文化的整体风貌,这种结构形式和写法承继《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而来,又有自己的特点,颇具匠心。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作者皆非简单罗列,而是经过精心剪裁,选取那些最能体现人物秉性的精彩片段,娓娓道来。作者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对较为熟悉,有事可记者,如李十娘、葛嫩、李大娘、顾媚、顿文等,浓笔重墨,详细铺叙;对那些了解不多乃至未谋面者,则小马嫩、朱小大、张元、刘元等,则高度凝练,寥寥几笔,即活画出人物的神采。
这些秦淮名妓,经作者生花妙笔稍加点染,便跃然纸上,给人印象较为深刻。这一方面得益于作者过人的文学功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多年混迹于此,对这里的生活极为了解,对那些秦淮名妓充满欣赏和同情。
作者学识渊博,旁征博引,对轶闻掌故、前代诗文,无不信手拈来,而且运用非常巧妙,不着痕迹,为全书增加了文化内涵和厚重感。
全书要言不烦,文笔清新流丽,简洁生动,情真意切,一咏三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也是该书受到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
该书与同时期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等代表着清初小品文创作的新趋势与最高成就。需要说明的是,该书所写人物、事件,大多系余怀亲历亲闻,抒发的也是真情实感,虽有描绘渲染,但并非小说家言,而是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尽管被藏书家归入子部小说家类,但与今天的虚构体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是说一部纪实体笔记。
该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文学层面的阅读欣赏之外,还具有较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比如该书多有对秦淮名妓唱曲、清客串戏的记载,对探讨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戏曲的发展演变及演出流传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些珍贵的戏曲史料赖该书得以保存。
该书立足金陵,着眼秦淮,所记建筑、园林等有的今天仍在,有的还可以寻访遗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要了解明末清初金陵的世俗民情、文人心态、都市文化等,皆可取资该书。
《板桥杂记》一书面世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其借秦淮风月今昔之别、盛衰之比抒发的兴亡之叹、故国情怀引起了不少遗民的强烈共鸣,那些秦淮名妓在易代之际的悲惨命运使他们感同身受,唤起内心深处的痛楚,不少人从中看到了自己,嘘唏不已,由此出现不少唱和题咏之作,桃花扇底送前朝,风月秦淮忆故国,一时成为一种创作时尚。
随后陆续出现了一批续书和仿作,如《续板桥杂记》《板桥杂记补》《秦淮画舫录》《白门新柳记》《秦淮广纪》等,逐渐形成了一个颇为特殊的创作模式与作品系列,无论是从文学还是文化的角度,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最后简要介绍一下本书的整理情况:
《板桥杂记》一书虽然篇幅不大,但版本较多,其中最早的版本为康熙三十六年张潮刊行的《昭代丛书》本,该书在道光年间重刊。稍后是康熙四十四年吴震方刊行的《说铃》本,这个版本也是后世最为流行的版本。其后流传的《板桥杂记》诸版本多是根据这两个版本而来。
本书以道光年间所刊《昭代丛书》本为底本,校以吴震方刊《说铃》本、瓣香阁抄本等,并参考了李金堂编校的《余怀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等整理本。
原书除序跋、附录外,仅分“雅游”“丽品”“轶事”三部,并无序号及标题,现为方便阅读,姑且代为拟出。对书中的人物地名、典章制度、掌故引文以及难解的词语,均作简要的注释,并尽量摘引余怀其他著述中的相关记载以作印证。翻译则以直译为主,兼顾语句的流畅。
本书的译注得到了我的研究生张子玥、张亦洋的帮助。我此前出版过《板桥杂记》的注评本,她们在原书基础上帮我补充、完善注释,并完成翻译初稿。好友孙甲智通读本书初稿,对注释和翻译做了很多补充和完善,保证了书稿的质量。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整理起来并不轻松。限于整理者的水平,书中想必还存在不少疏误,恳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苗怀明,1968年生,河南平舆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创办人和主持人。出版有《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话说红楼梦》《梦断灵山:妙语说西游》等学术专著。
亿胜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